杭州银行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表时间: 2024-05-24 04:46:59 发布于:官方网app下载
公司成立于1996年9月26日,是一家总部在中国杭州的城市商业银行。2016年10月27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证券代码:600926)。公司主体业务分布在浙江省杭州市以及浙江省其他市县。近年来,公司坚持做精杭州、深耕浙江,同时积极拓展长三角区域及国内一线城市业务,搭建了覆盖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区域经营布局。
自成立以来,公司从始至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中小企业和城镇和乡村居民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便捷、亲和及全面的金融服务。经过二十多年的稳健发展,公司已拥有较为扎实的客户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理财产品体系,业务资质逐渐完备,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综合化服务能力不断的提高,总实力和市场影响力持续增强,已成长壮大为一家经营业绩优良、资产质量优异、总实力跻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前列的上市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公司的营业范围为: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结汇、售汇业务,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证券投资基金托管;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等监督管理的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基于对外部环境的研判和对公司现状的分析,公司制定了2021—2025年战略规划(简称“二二五五”战略),明确了战略目标,制定了配套的战略实施计划。
公司的发展愿景是打造“中国价值领先银行”,综合体现客户价值、员工价值、股东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协调发展和有机统一,争做创造恒久价值的“优等生”和广受内外信赖的“好银行”。
公司将坚持“客户导向、数智赋能,持续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战略定位,推动愿景的达成。
规划期间,公司将致力实现从“产品导向”到“客户导向”的转型,深耕客户的真实需求,多点发力,带动规模增长和业务结构优化;致力实现从“规模驱动”到“效能驱动”的转型,注重专业能力,加强精细化管理,完善高效的综合化金融服务。公司将通过聚焦五大业务发展策略、五大能力提升策略实现规划期末的财务目标和客户目标。
五大业务发展策略:以做强公司为压舱石,推动机构和企业客户双极增长,针对目标客群打造差异化和特色化的金融解决方案。以做大零售、做优小微为增长极,零售金融重点发力财富管理和消费信贷业务,建立体系化、分层分类的财富客户经营体系;小微金融坚持个人客户、抵押贷款为主,逐步向企业客户、信贷延伸。以做专资管为助推器,夯实投研体系和客户营销服务体系两大动能,转型大资管全链条服务。以做实区域为发动机,做深杭州城区、做强六大分行、做精省内分行、做专县域支行。
五大能力提升策略:提升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坚持“科业共创和数据驱动”,逐步的提升数据集成、业务合作、创新引领和技术提供能力;提升智慧运营能力,坚持“效率集约和体验卓越”,强化网点服务统筹、支付结算产品中台、流程作业服务和风险监测能力;提升风险合规能力,坚持“风险专业和合规全程”,着力实现风控全面、专业、高效、智能以及主动合规和全员合规;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坚持“资配科学和资负前瞻”,提升资本、费用、预算和定价的管理上的水准,引领业务发展;提升组织人才能力,坚持“组织升级和专业提升”,以奋斗者为本,强化人才引进、选用和培养能力,助推战略转型。
报告期内,公司“二二五五”战略上半程执行取得较好成效,总实力再上新台阶。公司金融“六通六引擎”有效提升,小微金融云贷体系持续增长,零售金融制胜财富稳步推进,大资管投研能力日益增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完善,授信体系不断精细,合规管理全方面推进,风险控制稳健有效;公司治理、资负管理、科技运营、人才队伍等各项支撑体系持续优化。未来公司将持续推进五大业务发展策略和五大能力提升策略,达成“二二五五”战略规划目标任务。
1、公司治理稳健高效。公司股权结构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稳定在60%以上,各类资本相互融合,股东行为规范且积极支持公司发展,为稳健的公司治理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坚持党委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基础上,公司成立健全以“三会一层”为主体的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制定规范有效的运行机制;各治理主体职责边界清晰、履职尽责到位,形成“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监事会依法监督、经营层负责经营”的稳健高效的公司治理体系;高管人员职业经理人制度和激励相容、兼顾长远的绩效管理增强了公司治理的内生动力。
2、区域布局优势显著。公司立足杭州、深耕浙江,积极拓展长三角区域及国内一线城市业务,搭建了覆盖浙江全省和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合肥等重点城市在内的区域经营布局,区内经济发展领先,各项国家重点战略的规划与实施进一步打开了公司的发展空间。其中作为公司的业务主阵地,浙江省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统筹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大力实施“十项重大工程”,精准高效推动“8+4”政策兑现、直达快享,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企业经营趋稳向好。得益于经营区域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公司各项业务继续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
3、战略转型坚定聚焦。公司坚持“客户导向、数智赋能,持续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战略定位,围绕“二二五五”战略有序推进业务转型与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公司格外的重视培育细分市场竞争力,公司金融深化“六通六引擎”服务体系,坚持流量策略,加速科创金融服务迭代,构建支持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专精特新等领域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生态;零售金融客户经营策略逐步形成,围绕制胜财富业务、巩固消费信贷,稳步提升综合经营能力;小微金融在坚持抵押、信用、数据“三大支柱”基础上持续推进信用小微、企业小微“两大延伸”,并加强渠道建联;金融市场业务持续夯实投研和服务两大动能,发力对客交易、资产管理、资产托管等轻资本业务。
4、数智赋能提升质效。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将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运营作为客户经营的载体、获客的抓手和风控的手段,通过金融科技赋能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全方面推进线)融合,为客户在各种场景下提供便捷、高效、普惠、安全的产品和服务。
围绕“二二五五”战略,公司重点打造“4+3+2”体系,明确了信息科技数据集成者、业务合作者、创新引领者、技术提供者的战略定位,全方面推进“数智杭银”建设,并以若干重点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化创新和大运营转型,以科技敏捷带动业务和管理的敏捷。
5、风险管理务实有效。公司坚持“风险防范是发展的前提、不以风险换发展”的理念,坚持各类排查检查、信贷结构调整、员工行为管理三项举措,坚守全员全程的风控策略;不断强化风险政策和授信标准对资产投向的引领和约束,持续加强资产组合管理和大类资产配置管理;加强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深化数智风控技术应用,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持续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提升风险管理的专业性与有效性。
6、基础管理不断强化。公司格外的重视精益化管理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双基”管理、“新三化”建设;深化敏捷组织体系建设,强化战略支撑,坚持以“客户”导向优化重点板块组织架构设置,以产能为中心推进经营销售团队建设;推进市场化机制运行,强化激励约束导向,完善高管履职评价,夯实能上能下制度基础;深化干部队伍建设,优化梯队结构,挂职选拔、上挂下派等培养机制逐渐完备;提升精准引才能力,数字化招聘能力纵深推进;推进分层分类人才教育培训,“三教”建设、“三航一营”稳步推进;资产负债管理统筹有效,盈利中心建设不断推进;强化网点分层分类管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思路,实施辖属机构网点高水平发展“双三十”方案,同时分步实施区域分行高质量转型发展方案。
展望未来,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持续增加,国内环境面对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四重压力,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但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形态趋势,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
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回暖,银行经营发展机遇提升。一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继续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迈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坚持有效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步推进,积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提升国内大循环内需主动力,形成消费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兼顾新型消费和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电子科技类产品等传统消费;三是明确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切实推进、协同发展;四是房地产在政策调整和优化下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和平急两用等固定资产投资机遇显现,城市基建投资水平仍将处于高位。
业绩改善与分化并存,坚持高质量转型与发展协同推进。一是资产质量持续改善。随着经济逐步复苏,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效力,将带来新一轮信用扩张周期,居民消费能力增强,企业纯收入水平提升,银行业资产质量将持续好转,经营环境将有所改善。二是银行业业绩分化加剧。伴随着全国性大型银行目标客户下沉,中小银行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形势,业绩水平分化现象将持续加剧。三是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提高。客户的综合化经营和跨条线协同,将成为银行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四是网点转型迫在眉睫,金融服务模式变化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驱动银行网点的智能化转型。五是银行的传统业务盈利贡献边际递减,轻资产和轻资本业务将会是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六是在监管外部约束和高水平发展的内生要求驱动下,银行将持续致力于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高内控合规水平,实现精细化经营。
全渠道客户的真实需求提升,科技和人才成为核心竞争力。随信息科学技术手段发展和客户年龄结构变化,慢慢的变多的客户倾向于使用线上服务渠道,全渠道客户触达和全面服务对商业银行的网点经营能力和科技覆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网点网络转型、提升全渠道竞争力成为新形势、新业态下银行成功转型的关键。同时,金融科技公司加剧了银行业在客户的真实需求和业务机遇方面的即时响应和服务效率竞争,传统银行需逐步加强数智赋能,有效融合业务与科技,推进组织优化、流程再造、人才提升,形成科业融合的体制机制和业务模式。
2024年,公司将紧紧围绕“二二五五”战略,牢牢坚守质量立行、从严治行,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总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强化精细管理、数智管理,着力构建客户、产品、团队、风控、运营督导的价值增值链和闭环管理,加快打造细分市场差异化竞争优势,以实干实绩开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局面。2024年公司主要经营目标如下:
2024年末资产总额较2023年末增长7.1%左右,2024年实现净利润增幅10%左右,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8%以内,各项核心监管指标保持达标。
特别提示:2024年度经营计划不构成公司对投入资产的人的实质承诺,能否实现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国家政策调整、市场需求状况和经营管理等多种因素,投资者应当对此保持充足的风险认识,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1、以客户为中心,推动精益管理、降本增效。牢固树立客户就是上帝理念,坚持拓客一号工程。明确目标客群,强化公私联动,提升客户覆盖率和转化率;抓好客户触达,做好网格化和渠道建设两大营销基本盘,格外的重视数据获客,深化名单制精准营销;提升访客质效,优化访客系统,严格落实走访机制。强化流量经营思维,做深行政事业单位服务,做大中小企业结算,做强代发工资业务;善抓机构客户机遇,推动小额信贷规模化、标准化、流量化,加强市场客群研究,有序推动业务下沉;统筹大类资产配置,优化存款结构,提升中收贡献,增强特色业务及轻资本转型的能力,攻坚低效资产的处置。纵深推进数字化转型,坚持智能驱动、数据赋能,全方面推进流程的优化,提升业务效率;加强资产负债前瞻性管理,统筹资源配置,优化网点建设。
2、聚焦客群经营,构建细分市场之间的竞争优势。公司金融聚焦客户服务,推进大客户综合服务布局、基石客群分层营销,持续优化“六通六引擎”产品体系,积极地推进科创金融体制机制改革落地,强化机遇策略,深化流量经营策略,打通低效资产流转渠道;零售金融坚持制胜财富策略,纵深推进“客群分层分类经营体系”建设,全方位优化分层经营产品货架,有效打造客户服务平台,巩固发展消费信贷,强化渠道拓展与机构赋能;小微金融持续深化两个延伸,夯实抵押基本盘,信贷深化“双轮驱动”,坚持“晨星计划”和信用小微专营模式,深耕“收款”“管理”“付款”三类场景,深化客户运营,提升负债贡献;金融市场深化同业合作,推动同业客户分层分类管理,推进债券、基金等代销业务的综合化、标准化,实行对客业务的专线管理,持续推进“托管+”联动模式,坚守三大支柱产品,打造托管科技特色;理财业务加强投研体系建设,提升跨市场研究和资产配置能力,做好营销赋能、渠道互动,多样化产品满足全客群需要。
3、强化风控合规,推进行稳致远。深化重点领域风险管控,提升风险管理主动性,严防大额授信风险,坚持常态化排查管理机制;加强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强化前瞻研判和监测预警;提升数智风控能力,深化数据模型应用,优化风险管理系统支撑;提高授信引领能力,深化产业链研究,做好重点区域、领域信贷策略配套支持;打造专业风控团队,有序推进专职审查岗、审批岗“倍增计划”,增强贷后检查力量;加快风险进不良、不良进核销;增强全员合规意识,进一步强化红线、底线意识,抓实员工行为管理,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管理问责追究;统筹内控检查,加强“违规事项库”“内控等级行”结果运用,提升内控审计、检查有效性、精准性;防范案件风险,提升反洗钱管理质效,做好舆情隐患排查,加强预案管理。
4、夯实管理根基,增强发展动能。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做实做深“党建+”,推进党建与经营深层次地融合;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行,迭代升级清廉杭银建设,不断健全大监督管理体系;持续推进敏捷组织建设,弘扬奋斗者文化,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研究赋能,聚焦研究服务能力提升,着力打造杭银研究平台,做好成果赋能转化,努力提升杭银研究品牌影响力;推进区域发展,推动落实“126”区域分行转型计划,全面推动区域分行样板间建设,常态化推进分行领航工作;逐步加强督促指导,督导关键举措进展,提高响应效率。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和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线上线下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杭州银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 上一个: 民生银行:做好养老金融文章 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 下一个: 2023十大网络流行语 此前已发布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