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价飞涨的当下 鞋迷该何去何从

发表时间: 2024-03-27 12:48:47 发布于:官方网站下载app

  鞋价飞涨,鞋贩们以球鞋交易买卖平台为战场展开“厮杀”。但在这一阵“炒鞋”热的外围,球鞋爱好者们难免遭到波及。球鞋更好找了,却更难买了,这已是不少鞋友的共识。面对滚滚而来的“炒鞋”热潮,有人坚持“非穿不买”,也有人踏上了贩鞋之路“以鞋养鞋”,随着假鞋市场的抬头,想要独善其身似乎只能“只看不买”。

  “本月第七单,要相信自身的眼光。”简短的文字下方,配的是一张球鞋的特写,在鞋迷阿金(化名)的朋友圈里,最近一段时间类似的晒照逐渐多了起来,每晒出一双,意味着他的投资又一次变现。

  身为一名80后,和许多同龄人一样,阿金对于球鞋的印象最早来源于动画片《灌篮高手》,2005年,因为一次不错的考试成绩,还在读高中的他收获了人生第一双AJ(AirJordan)球鞋。他至今清楚地记得入手这双鞋的经过,“当时我在上课,是委托弟弟去门口排队买的。那时候1000多元不是小数目,能买双鞋还是超级开心的。”在他的印象中,那时候的球鞋专卖店门口鲜有黄牛,排队的基本都是鞋友,囤鞋倒卖之事也从未听说。经过了7年的积累,如今阿金已拥有了200多双球鞋,总价值超过一百万元,家中的鞋盒几乎霸占了半个房间。

  在阿金专注于收藏球鞋的几年里,他也见证了鞋市的风云突变,新鞋发售不久,市价翻几倍的现象屡见不鲜,鞋贩们的热情也被点燃。“我现在偶尔排一下队,抽中了买完鞋出门,一堆黄牛围上来问我:‘兄弟卖吗?’”

  虽然认为鞋市略显病态,但从事金融行业的阿金也从中看到了“商机”,但他并没选大规模进货倒卖,而是在收藏的同时零星出售一些已经涨价的球鞋。“我只会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鞋,对我来说主要是情怀,间或做些投资。”在他看来,这样的投资刚好可以填补开销。

  像阿金这样的鞋友并非个例,在鞋圈,买鞋几乎被公认为很花钱的事,尤其是在鞋价飞涨之后,许多球鞋的价格更加遥不可及。网上曝出的所谓“鞋王”,多半家底殷实,很多篮球运动员也因为收藏了大量超限量款球鞋受到鞋友们的追捧,但不可以忽视的是他们大多年薪千万。对于普通的球鞋爱好者而言,借着“炒鞋”的东风,用“以鞋养鞋”的方式继续自己的爱好,也成为了无奈之举。

  “鞋买来就自己穿,不然就不要去抽签,不要去买。”谈起鞋贩子,鞋迷张尧(化名)毫不掩饰自己的反感。“你要是单纯为了卖鞋去买鞋,把鞋子当做理财产品,就没意思了。”

  毕业有了稳定工作后,26岁的张尧开始“兑现”自己对球鞋的喜爱,从篮球爱好者到篮球鞋爱好者,过去买鞋他主要看中球鞋的性能,但随着对球鞋文化的不断了解,一些“好看”的鞋也逐渐出现在了他的鞋柜中。

  “炒鞋”兴起后,鞋贵了是他最直观的感受。在他看来,作为鞋价上涨的隐形推手,球鞋交易APP的出现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以前你不知道买鞋的渠道,现在平台上一搜就搜到。但是平台也助长了鞋贩子的气焰,现在他们不愁买家,平台一挂就卖得出去。我们对平台也是又爱又恨。”张尧曾在“毒”APP上购买过一双俗称“AJ1蜘蛛侠”的球鞋,溢价数倍的价格让他直言“肉痛”。他认为,“炒鞋”中既然有个“炒”字,必定有人在哄抬鞋价,对于普通的球鞋爱好者来说,没必要花这么多钱买一双鞋。“毕竟只是双鞋子。”

  同样受“炒鞋”风潮波及的还有球鞋爱好者贺秋沁,收藏了100多双球鞋的他感叹,无论是价格还是入手难度,“全民炒鞋”时代下都正慢慢的变难,过去低于原价就能买到鞋,如今最起码得原价,部分限量款的价格还能直逼五位数。

  有着11年“鞋龄”的爱好者洪艾(化名)认为,尽管鞋价处于高位,但如果买卖的都是真正喜欢球鞋的人,那依旧能刺激市场良性发展,然而,令他担忧的是,大多数抢购球鞋的并非喜欢球鞋的sneaker,而是一些有组织的鞋贩子。“鞋迷肯定对自己的每一双鞋都有一个心理价位,超过了这样的价格就不会买了。有些自己最喜欢的配色,没有人炒他也会买。”

  曾有网友在网上吐槽,自己攒钱的速度赶不上如今鞋价的增速。如何低价入手一双限量款球鞋是许多人孜孜以求之事。不久前,在某短视频APP上,一位网红声称要把AJ的价格“打下来”,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更有网友质疑其所谓的低价鞋,只是为假鞋工厂带货。

  在真鞋市场愈发火热的同时,假鞋市场也在不断升温,某电子商务平台上,二三百元的“椰子”球鞋销量上千过万并不稀奇。“买不起真鞋的人越多,转而买假鞋的人就会越多,鞋市越热闹,假鞋市场也能沾到光。”品牌商的限量销售策略催生球鞋证券交易市场,促成球鞋交易买卖平台的出现,也进一步方便了假鞋的市场流通。一位鞋贩开玩笑称,“炒鞋”炒到最后,假鞋或将成最大赢家。

  无论是“毒”还是“nice”APP,都曾陷入过假鞋风波。尽管“毒”APP将球鞋鉴定作为独树一帜的品牌优势,但在一些鞋迷看来,所谓的球鞋鉴定主观性较强,隐患也很明显。“这么大的交易量,鉴定师的数量够不够,每双鞋能够花多少时间去鉴定?”此外,同样饱受鞋友质疑的还有鉴定师的专业水平。

  有鉴定师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表示,曾遇到过几乎以假乱真的鞋,差点就看走眼了。成天与鞋打交道的专家都可能会被高仿鞋欺骗双眼,更加不用说普通的球鞋爱好者,这位鉴定师也建议,年轻人把鞋作为投资品还需三思而后行。

  这两天,“炒鞋”绝对是最热的社会话题之一。先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警惕“炒鞋”热潮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再到各大媒体揭露“炒鞋”暗藏的金融陷阱,交易证券化、杠杆资金入场、操作黑箱化……一时间,“炒鞋”好似被扒了个底朝天。

  “炒鞋”本质上并非新事物,“蒜你狠”“豆你玩”“炒币”“炒房”……不同时期,资本从来都不缺“玩物”。但除了金融风险外,更让人担心是“炒鞋”所折射的浮躁之风。

  还没踏入职场的年轻人,过早尝到了“点点屏幕”就能赚钱的甜头。在最该学习的年纪,把大量的精力投入低门槛的金钱游戏中,荒废光阴不说,更容易形成畸形的金钱观。

  不鼓励年轻人“赚快钱”,正是因为大多数他们的金钱观还未成熟到合理控制财富。还没品尝过职场的苦涩,不知道赚钱之辛苦,缺少人生千锤百炼的人手握“快钱”时,结局不难预料。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都不被珍惜,靠赚快钱发家的人,散起财来大多也是一掷千金,多少一夜爆红的游戏主播、抖音网红都是前车之鉴。成功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迷信一夜暴富的神话,最终只会走上歧途。

  想“赚钱”并无不妥,但良性的轨迹应当是通过不断学习将某一项技能提升至一定水平后,再凭本事吃饭。学习无法速成,离不开漫长的积累,但现在,不少人却将“学习”和“赚钱”本末倒置,一心想着“赚钱”,却把学习抛诸脑后。即便是真的打算投资球鞋,也应当花时间去积累相关的知识。然而,不少人却是抢起鞋来冲在最前,说起球鞋却一问三不知。

  奉劝每一位正在“炒鞋”和正打算“炒鞋”的年轻人,放下心中的浮躁,不要人云亦云地跟风,否则,最后被“炒糊”的不止球鞋,还有人心。



相关产品
官网app下载入口-官方网站 皖ICP备18026708号-1 | 皖公网安备 皖ICP备18026708号-1 |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