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锦”上添花 海安打造锦纶功能纤维新材料产业创新基地
发表时间: 2024-02-13 18:21:43 发布于:渔业养殖网
海安,由“海水永不扬波”之意而得名。其东临黄海,南望长江,位于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自古就是纵横江海的战略要冲,有“三十六盐场咽喉,数十州县要道”之称,如今它是融入沪宁“1小时经济圈”、长三角北翼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为海安纺织、化纤等优势产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机遇。
长期以来,中国化纤协会与江苏省海安市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以下简称海安高新区)、锦纶业商会通过合作共建基地,持续推进海安锦纶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近日,中国化纤协会根据《合作共建研发基地管理办法》评估通过了“锦纶功能纤维新材料产业创新基地”。今后三年,中国化纤协会与海安高新区将继续开展合作共建基地,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加强产业链协同、融合创新,助力锦纶功能纤维新材料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作为我国锦纶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海安锦纶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步,90年代末,以文凤化纤为代表的一批非公有制企业迅速崛起,开启了海安化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近年来,海安锦纶产业高质量发展速度加快,产业规模逐步形成、结构一直在优化,层次持续提升,已成为区域工业经济一大支柱行业,块状经济特色鲜明。海安“锦纶特色产业区”已全国闻名,成为继福建长乐、浙江萧山后全国重要的化纤锦纶生产基地。作为海安化纤特别是锦纶产业集中区,2022年,海安高新区从事化纤生产的企业有100多家,实现工业生产总值250多亿元,同比增长5.03%,其中,锦纶产业功不可没。
海安锦纶产业还有三大特点,即产品品类齐全,细分市场精准,产业链比较完整。
产品品类方面,海安拥有“锦纶超市”之称。其上游产品主要有:锦纶PA6、PA66聚合切片;中段产品主要有:锦纶单丝、复丝、锦纶FDY丝、锦纶HOY丝、锦纶DTY丝、锦纶POY丝、锦纶HTY丝、锦纶短纤等上百个规格品种,可生产各种衣料及针织品、工业帘子线、皮革线、传动带、软管、绳索、渔网、降落伞等,产品大范围的使用在民用纺织和工业生产的所有的领域,远销国内外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细分市场方面,文凯化纤研发生产的锦纶高强粘扣带专用丝、无卤阻燃锦纶短纤等已列入纺织行业军民两用产品和技术目录,并在2023年春夏纱线展上向全国市场推介。文凤化纤生产的5D/3F锦纶功能性超细纤维通过中国纺联科技成果鉴定,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已得到多家用户充分肯定;“超柔”功能型低纤度聚酰胺6纤维入选中国纤维流行趋势;“差别化多功能聚酰胺细旦束丝的低碳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化”获202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奖二等奖。江山红化纤生产的原位聚合石墨稀锦纶全国领先,产品已被下游客商认可,受到消费者好评……
产业链建设方面,海安一直以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招商重点,全力构建“聚合(锦纶切片)-纺丝(工业丝、民用丝)-织造(产业用纺织品)”及“聚合(锦纶切片)-改性(功能粒子)-注塑(塑料制品)”全产业链新优势。在税务局、海安高新区、墩头镇等有关部门密切协作下,落实专人大力度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对接央企、国企,深入开展军民融合。近五年完成落户项目20多个,包括上游的聚合切片、中端的纺丝、下游的织造等项目,已形成从聚合、纺丝、织造、服装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一批重点企业如兴鹿科技、嘉鹏新材料、江苏融塑等落户海安。此外,弘盛新材料三期、海美新材料二期等重点续建项目竣工达产,锦纶6、锦纶66系列聚合切片年产量已近100万吨,锦纶丝年产量近60万吨,产业链配套进一步完善。
产业的高水平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撑。近年来,海安市政府加大力度,积极带领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企业也更加注重提质增效。海安高新区的一些骨干型企业如文凤化纤、中山合纤、文凯化纤等不断强化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创新产品不断推向市场。
如文凤化纤与东华大学、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成立省级特种尼龙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出凉爽、阻燃、抗辐射、抗菌、扁平、石墨烯、远红外、毛羽纱等26个功能性、差别化的高新技术产品。
中山合纤与大连合成纤维研究院共同建立了江苏尼龙长丝研发生产基地,开发出功能型环保生态锦纶竹炭纤维、云母冰凉纤维、抗菌纤维等功能性纤维,被国家列入化纤支撑发展计划。
由海安市化纤业总商会、常州恒利宝、文凯化纤、双弘纺织、联发集团、华安袜业、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海安分院、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组建的苏中石墨烯新材料产业联盟共同研究开发的石墨烯改性锦纶以及纱线、面料、服装、袜子等功能性纤维产品,在业内独树一帜。
文凯化纤研发的无熔滴无卤阻燃锦纶6长丝、短纤维通过国家鉴定,属国内首创,如以该阻燃锦纶6长丝织成的面料,在用国标《GB/T5455-2014垂直燃烧法》进行阻燃性能试时具有燃烧时无滴落物的抗熔滴效果,其极限氧指数可达35%以上。
此外,源于海安高新区注重科技强链强企,园区龙头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形式与上游石油加工企业紧密合作,进一步保障了原料供应稳定;通过积极发展加弹、加捻、并线企业,下游已形成一定规模;依托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海安分院,加大与国内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关键原料、技术及装备的研发突破,不断提升园区的产业质态,正在加快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锦纶新材料创新研发新高地。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近年来,海安高新区围绕“扩总量、调结构、增效益”的工作主题,在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培育中的服务和引领作用方面,大力培育化纤产业集群,积极推进产业招商,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加速海安化纤板块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十三五”以来,海安全市有90%以上企业陆续实现了技术改造,总投资达百亿元。如文凤化纤、文凯化纤、中平神马、弘盛新材料等在规模、技术创新、产品结构等方面均有建树。其中弘盛新材料三期总投资50亿元,新上锦纶6切片30万吨/年、锦纶6纺丝10万吨/年、尼龙功能塑料10万吨/年。
在园区建设方面,海安高新区率先健全组织体系,调整完善了时尚锦纶产业园建设指挥部,强化园区建设的组织领导,更重要的是在基础建设规划引领上求突破。同时做好新项目开工建设及质量强市工作等。2020-2022三年园区开工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5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3个,如双晨新材料、海海毛绒、中平神马、舒华洁、辉鸿工艺品等项目厂房已建成,并部分投产运行;弘盛新材料卓越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正在进行。
在服务监管方面,海安高新区管委会与海安市化纤业总商会、产业培育办公室等部门密切协作,建立了一系列长效监管机制,如开展定期与不定期检查,通过实施分类监管制度,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杜绝假冒伪劣行为;充分发挥行业纤检所作用,加大对产品专项检查的频率,及时向政府和企业反馈产品质量;积极与行业协会合作,参与制定《锦纶牵伸丝》、《锦纶6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锦纶6加工贸易单耗管理办法》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并已通过国家或行业审定,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及相关产品的话语权等。
这些长效务实的举措,得到了园区重点企业的充分肯定,更为厚植锦纶产业集群土壤、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促进化纤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积蓄了能量。
40多年来,从单一产品到上百个品种,从当初产值153万元到如今超250亿元,海安化纤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锦纶就是其中的主力军。“十四五”期间,海安高新区锦纶产业将围绕科学技术创新、绿色发展、品牌建设、优化布局、并购重组等方面加快转型升级,从要素、资金、招商、人才、平台建设等方面为此提供有力保障。“我们将按照“内联外引”的思路,积极吸引世界500强化纤及原料跨国企业、国内领先大规模的公司以及服装生产等终端产业的重点项目落户海安,加快构建一体化的锦纶产业链;同时继续加强产学研联合,把园内切片、锦纶丝等提档升级,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锦纶功能纤维新材料产业创新基地。”海安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科创园区主任张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