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琼捕捞:千张渔网向大海

发表时间: 2023-12-02 13:18:20 发布于:渔业捕捞网

  大海,它流动、奔腾、豪迈,又物产丰富。生活在海边的人们靠海吃海,这不仅是因地制宜的变通,更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之道。

  千张渔网撒向大海,被抛出去的不仅有人们对生存的需要,更蕴含着人们不断适应自然的智慧。在文昌、琼海等地,千百年来人们依靠近海捕捞过活,久而久之,这些祖祖辈辈流传下的近海捕捞方式方法就成为了一门技艺,它们丰富多变,技能也随时代的更迭而一直在升级,以更好地适应人们的捕捞需求。

  文昌市八门湾的红树林风光旖旎,千姿百态,让观光旅游者大饱眼福。红树下盘根错节的根和滩涂,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生物。文昌市文城镇头苑村委会霞场一村的村民陈明山和记者说,正是红树林得天独厚的条件,赋予了居住在其周边渔民们丰富的渔业资源,从而形成了以红树林为中心的捕捞方式。

  “小的时候见到大人们撒下去的是普通的定置网,当时要一直守在旁边,看到有鱼虾蟹入网了,就要及时地收上来。”陈明山和记者说,他所说的定置网,就是父亲陈文凯那一辈渔民们常常使用的最普通的灰色尼龙渔网。陈明山回忆,这种网被做成口袋状安置在红树林里,鱼虾经过时会暂时被困在网里,这就需要渔民能够迅速地将网收回,把渔获取出后再次撒网,如此往复。现在,为保护渔业资源,定置网已逐步被淘汰。

  捕捞有时节。到了春季,水里的鱼儿肥硕了,“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就成了红树林的春景。伴着春雨,八门湾的孩子们也模仿着父亲的模样,拿出家里的竹篓,藏进水里,等到潮水退去,从浅滩泥里爬出来“透气”觅食的螃蟹,也就爬进了孩子们的渔具里。这是在陈明山记忆里最为有趣的一幕。

  在文昌市东郊镇群建村委会官建村八队,62岁的王康亚虽已不驰骋在海面上进行渔业捕捞,但是捕鱼几十年的经历,也让他掌握了效率最高的近海捕捞技艺。

  “准备一根长长的胶丝线,每隔两三尺就挂上一根鱼线,鱼线的另一端挂上鱼钩,这就是我们当时独特的捕捞工具。”王康亚回忆,前几年出海的时候,文昌的近海鱼类资源比现在要丰富得多,而自己所使用的这种技艺,则需要两艘渔船共同作业,一起拽起胶丝线并投入海底。胶丝线入水后,渔船并不是原地等待,而是开起马达在海面上迎风追浪,挂在船尾的鱼钩也随之“奔跑”起来。

  “我们的这种方法,是为了可以钓上经济价值高的大鱼。大鱼的食物就是小鱼,我们在鱼钩上挂了小鱼,船一跑起来,就好像许多小鱼在海水里游,这样大鱼就追逐着上钩了。”王康亚说,这样作业一天下来,船队收获颇丰,开着船儿将渔获卖到清澜港,就换来了票子。

  “我们潭门的渔民,必须要学会潜水捕捞。”自幼在海边长大的“船老大”何子坤介绍,潜水捕捞又被称为礁盘捕捞,“把两个名字合在一起,我们就能读懂这捕捞方式,其实就是人潜到海水里在礁盘上进行捕捞作业。”

  潭门当地的渔民,还把潜水捕捞称之为“下氧”,每天晚上到第二天清晨七八点都是捕捞作业的黄金时间。月光如水,渔船在礁盘丰富的海域附近停下,要潜水作业的渔民们每人从船上携带一根氧气管,随即刺破海面的宁静,如鱼儿般跃入海中。

  到了水下的渔民活跃得就像条鱼,此时珊瑚礁里的鱼虾都处于“睡眠”状态,电筒照住它们的眼睛,它们一动不动,轻易就能捕获。

  可以说,海底的奇幻与美丽,没有人比“下氧”的渔民看得更多,不过与之相应的代价也常常威胁着渔民们的生命。何子坤说,“下氧”这种简单潜水作业的方式,如果经常使用会导致体内氮积聚而患上减压病。如果渔民浮出水面的速度过快,甚至会引发血液喷发、血管爆裂。而如果氧气管道出了问题,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为了养家糊口,勇敢的潭门人千百年来不惧风险,不断地完善捕捞方式,传统的拖网捕捞、垂钓等捕捞技艺也是渔民经常作业的方法。随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进步,渔民们的捕捞设备也日趋先进:之前出海的小木船,换成了如今的钢制大铁船;过去需要人力拉网作业,现在也都改进成为了机器作业。

  在王康亚看来,“海洋有海洋的规矩”。朴实的渔民世代与海洋交好,就像老朋友般,他们懂得大海的“脾气”,也了解海洋的规律,更懂得敬重与保护海洋。

  但近十余年来,文昌近海不少渔民的捕捞作业范围在急速减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出现了一些不按规矩出牌的人。”说到这件事,王康亚平静的脸上出现了些许愠怒,他口中所谓的“不按规矩”,正是一些从外地来的船只,在近海海域内通过电网电鱼,“这才是真正的‘竭泽而渔’啊!”

  回忆过去在海面驰骋的时光,每到晴天王康亚都会和几位渔民合作出海,在近海就能勾钓到丰富多样的鱼类。而今,电网的出现,将王康亚村庄所在的近海海域内的鱼群电得所剩无几。官建村八队的渔船也从过去的60多只,骤减到如今的十余只。而这十余只渔船,也仅在浅滩的红树林等地作业。“我们大家都希望能够和自然和谐相处,捕捞这种传统技艺,也需要空间去传承。”

  而在潭门,渔民最头疼的,莫过于厄尔尼诺现象所带来的影响:海水温度上升,海里的浮游生物纷纷死亡,鱼群在潭门近海找不到食物,鱼群出现得就少了,渔民的收入也大幅度减少。潭门镇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说,环境的变化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鱼类资源少了,渔民也只能另辟蹊径,发展和海洋有关的海洋休闲游等旅游产业。



相关文章
官网app下载入口-官方网站 皖ICP备18026708号-1 | 皖公网安备 皖ICP备18026708号-1 |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