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662号(农业水利类291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表时间: 2024-06-17 14:11:05 发布于:新闻中心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涉农教育与培训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现答复如下:
针对您提出的健全体系,大力提升涉农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建议,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开展了以下工作。2011年10月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粮食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年11月,九部门专门召开会议总结推广各地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做法。《意见》就有关加大农民职业培训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是加强农村、农业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各省(区、市)教育主管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和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农业职业学校任教。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企业等组织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带头人补充到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师资队伍。
二是推动县级人民政府加强统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力度。要求各地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整合培训资源,制定培训规划并纳入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总体设计,建立健全新型农民培训管理规章制度。
三是实施分类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文件要求各地“继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养和训练,提升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服务能力;继续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改善农村民生”。
2015年,农业农村部联合教育部,推动创建中国现代农业校企联盟。已经成立了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牧工商(集团)总公司、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联重科和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涉农高职院校双牵头的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都市农业、现代农业装备五大职教集团。为发挥中国现代农业校企联盟的作用,教育部正在推动联盟企业与国家级职成教示范县进行“县企合作”试点,联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7年,教育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在贫穷的地方全方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在河北、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5个省的61个贫困县开展特聘计划试点,2018年起在全国22省份的贫穷的地方及其他有需求地区全方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任务和部分职业教育工作,解决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缺人才、缺品种、缺技术、缺装备等难题,弥补基层公益性服务和职业教育师资供给不足。截至2019年底,特聘计划已在全国853个县实施,通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支持特聘计划资金共计1.01亿元,累计招募特聘农技员近4000人。
针对您提出的面向农村,加大农业高技能人才与农村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力度的建议,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开展了以下工作。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后,教育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依托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各地职业院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以及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总计20多所有关院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100多名专家一同研究起草了适应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适合职业农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农民职业教育方案。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教职成厅〔2014〕1号)(以下简称《方案》) ,一是提出“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分为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管五个专业类,每个专业类包含若干专业方向。专业类的内涵可以适当拓展,专业方向能够准确的通过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及各地农业农村人才培养的特点进行动态调整”。其中农业工程类有一个专业方向为农村信息技术与应用,将结合现代发展的新趋势,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有关信息化的教育培训。二是提出“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三大类。三大类的课程设置和选择是开放的,学生能够准确的通过自身生产生活实际选择学习需要的课程,也允许各地根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要适当调整课程内容或增开其他课程”“每门课程的学习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公共基础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专业核心课和能力拓展课重在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大致为(1:1)-(1:2)”。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突出开放性的原则,实现了课程可选择性和综合性的结合。三是提出“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
2019年,教育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计划,高职扩招录取高素质农民3.5万人,面向农村“两委班子”成员、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返乡农民工等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采取“农学结合、弹性学制”方式大规模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教育部坚持逐渐完备涉农职业教育体系。充分的发挥农业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构建公益性培训机构为主体,市场力量和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的教育培训体系。各级农广校作为主体力量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支撑作用更突出,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多元力量,以多种方式积极广泛参与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
针对您提出的精准帮扶,通过职业教育更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建议,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开展了以下工作。
教育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全力推进职教扶贫相关工作。一是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发动基层力量,宣传职业教育扶贫政策,引导贫困家庭转变观念,动员更多的贫困家庭学生入读职业院校。明确对接受职业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给予每年3000元左右的扶贫助学补助,建立学籍信息比对机制,优化了发放流程,做到应补尽补。截至2019年,有280多万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二是联合相关部委开展“两个行动”。做好职业教育东西扶贫协作行动,提升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质量;开展深化技能脱贫千校行动,鼓励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技工教育、参加职业培训。三是推进就业帮扶。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出台《关于做好52个未摘帽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工作的通知》(教学厅函〔2020〕21号)和《关于逐步加强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函〔2020〕75号),对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作出制度性安排,解决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贫困家庭增收问题。
中央财政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从制度上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对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民族地区学校就读学生和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其他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除外);中等职业教育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从2019年起,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全日制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高职学生可享受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资助政策。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资助标准。将本专科生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由5万名增加到6万名,增加的名额全部用于奖励特别优秀的全日制高职院校学生;将高职学生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面提高10%,即由3%提高到3.3%,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将高职学生国家助学金覆盖面提高10%,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
针对您提出的跨区协作,促进优质涉农职业教育资源辐射贫穷的地方的建议,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实施《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2016—2020年)》,推动落实东西职业院校全覆盖行动,东西中职招生协作兜底行动和职业院校全面参与东西劳务协作。积极协调东中部地区及职教集团、国家示范性和重点职业院校及其他社会力量加大帮扶力度,着力发展贫穷的地方职业教育,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扎实推进东部10个职业教育集团对口帮扶滇西10个州市,通过资源共享、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建设教师队伍、合作培养、提高管理上的水准、提升服务能力等7个方面工作,提升服务滇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能力。开展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工作,将职教集团对口帮扶情况纳入建设指标;组织专家遴选出建议入选的150家集团名单和首轮建议培育的228家集团名单。通过结对帮扶,受援学校在教育教学理念、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培训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取得较大改进提升。2020年6月,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力度,组织21所新升本科职业院校对口支援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
二是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促进扶智扶贫。2004年起,教育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促进乡村人才就地培养。面向国家贫困县和贫困村加大学历教育服务供给、提升学历教育服务的品质;向贫困县和村的学习者提供学习费用优惠和学习资助;开展农村职业培训,提升农民职业技术技能;建设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相关的优质资源,向贫穷的地方扩大推送;实施利用互联网开展乡村振兴人才教育培训计划,为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培养更多的本地化实用人才。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13个县级教学点,其中,中西部地区达到967个,占比达到64%。通过实施该计划,已培养了50万乡村干部、乡村致富带头人等。
三是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持续推进“求学圆梦行动”。2016年以来,教育部联合中华全国总工会深入推动实施《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实施方案》,动员引导教育系统和工会系统等形成合力,加强农民工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培训,促进农民工提学历、长技能、好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566所高校、1644所教育培训机构等参与行动计划,共开展学历继续教育29万人次,非学历培训238万人次。
四是支持高校面向贫穷的地方开展继续教育扶贫。推动国内一流高校发挥继续教育作用,面向贫穷的地方基层干部、乡村教师和产业带头人等各类人才开展大规模培训。推动农林高校发挥专业优势,通过继续教育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点面向国家级贫困县和贫困村开展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服务。推动现代职业教育试点高校和开放大学为贫穷的地方提供优质数字化学习平台和资源,促进贫穷的地方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指导国家开放大学通过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向贫穷的地方推送优质学习资源,免费提供农林类、牧渔类、农村行政管理类等2000余门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类五分钟课程。推动职业院校在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中,对来自贫穷的地方的学生,优先安排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及考核;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费用减免等支持,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
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加强涉农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技术推广等相关工作,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一是持续实施雨露计划,落实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补助政策,组织动员更多的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二是继续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推进职业教育东西扶贫协作行动、技能脱贫千校行动。三是持续推进贫困家庭职校、技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帮他们尽快上岗就业,实现技能脱贫。
中央财政将继续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落实职业教育国家资助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