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贵州榕江除了村超别错失会歌唱的村寨有着贵州首个国际非遗

发表时间: 2024-04-01 21:30:38 发布于:渔业捕捞网

  说起来有点美妙的缘分,人生第一次去贵州,是为了看村超。之前由于西江千户苗寨被种草贵州,每次出行都情况百出,这次以村超为由却出奇顺畅。假如说村超,让我感受到榕江当地的朴素和真挚;那么同在榕江的大利侗寨,这个会歌唱的村寨,则带给我憨厚的夸姣。

  很多人印象中贵州最为人所知的是苗族,实际上贵州有55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其间除了苗族,还有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大利侗寨坐落贵州省榕江县栽麻镇,距县城25公里。全村共246户,1218人,皆为侗族。

  大利侗寨,被当地人称为“深山里的明珠”。从表面来看,大利侗寨新鲜脱俗,远离喧嚣,好像世外桃源。顺山谷溯溪而建的村寨,一色的干栏式青瓦木楼,密密麻麻,中有小溪潺潺。“白叟护村,古木佑寨” 的传统观念在这儿传承得非常好,整个村寨四周古木葱翠,古楠木树达400多株。

  首要景象有建于清乾隆58年的石板古道、气度雄奇的侗族四合院以及共同的晾禾谷仓、鼓楼和五座花桥(又名“风雨桥”,与鼓楼相同,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修建)悠悠然次序横架于小溪之上。

  鼓楼是侗族修建的中心,不仅是族员协商大事、起款定约之地,也是人们的文娱集会场所,村寨中其他修建环绕鼓楼层层辐射开来。大利鼓楼立于寨中小山包上,为九层,外观宏伟,造型共同。一般的鼓楼均是四根大柱直达顶层,而大利的鼓楼却是六根主柱,全以棒槌,木栓穿合,不必铁钉,结合结实,扣合无隙。底层地上中心置“火塘”,四周设有长凳招供歇息;楼檐掩盖小青瓦,葫芦宝顶,顶盖基层围以菱形木花,四面设花窗。

  溪涧纵横、雨水充足,人们建起风雨桥跨河。风雨桥有廊有顶,屋檐堆叠,桥身绘有彩画,故称“花桥”。大利侗寨的花桥横跨在利洞溪上,散布在寨头、寨中和寨尾,共有5座。这儿边,寨中的花桥最具特征,亭廊式,木结构,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寨中白叟所建。这儿是迎客的起点和送客的结尾,也是侗族员的日常外交、唠嗑之地。

  往内看大利侗寨,不行错失的便是侗族大歌,是大利最具代表性的歌谣,是仿照天然的流水、蛙叫、蝉鸣……多声部合唱,无配乐、无指挥、天然和声。侗族大歌这种多声部无配乐无指挥的民间合唱,从宋代起就有记载,是中华民族音乐的一朵奇葩,首要歌唱爱情、歌唱天然山水和劳作日子。

  贵州第一个国际非物质文明遗产——侗族大歌。侗族大歌又被称为国际上最早的阿卡贝拉。侗族的小朋友从牙牙学语就开端学唱侗族大歌,用歌声替代文字是国际音乐殿堂之珍宝,是“一部鲜活的民俗风情文明大词典”。

  比较惋惜的是我去的时分比较匆忙,没碰上他们歌唱,但看到当地乡民在繁忙织花带。侗族刺绣对错物质文明遗产,花带上,妇女用各色棉线或丝线,将花鸟鱼虫、山山水水等图画斑纹绣于其间。每一条花带的图画纹样都有不同的来历或传说,蕴藏着稠密的民族文明,既是民族情感的表达,也是当地前史与日子的展现。图画漂亮的侗帕以及经得起持久地运用、不易褪色的侗布早已名扬四海,但大利侗寨仍坚持着最原始的生产方式。

  我最喜欢大利侗寨是这儿还没有商业化,原生态的憨厚随处可见。这儿的物价廉价,8元就能吃一份当地的粉,里边好料满满,还有肉,以及免门票全天敞开。假如硬要说美中不足,便是交通不是很便当,去村寨盘山路比较窄,旅行高峰期简单堵车。

  最终期望大利侗寨能持续坚持原生态的年月静好,不要被商业化吞噬。大吉大利,越来越好。

  交通攻略:自驾车由榕江向黎平方向20公里处(螺丝桥旁)左转(有指示牌)5公里即到大利侗寨。当地假如从榕江县打车前往,单程大约在60元左右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



相关文章
官网app下载入口-官方网站 皖ICP备18026708号-1 | 皖公网安备 皖ICP备18026708号-1 |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