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_农视网

发表时间: 2024-10-28 22:26:27 发布于:渔业捕捞网

  9月30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强化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行动、养护近海渔业资源相关情况。

  在伏季休渔期间实施特殊经济品种和四种作业类型渔船专项捕捞。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刘新中介绍了有关情况。

  刘新中表示,中国的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核心就是要保护资源、恢复资源,让资源有一个休养生息。在执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通过科学家的研究和地方渔民的反映,有些品种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区域内,实施少数的捕捞并不影响资源。在某一些程度上,可能对增加供给,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还有好处。为此自2017年以来,我们每年在伏季休渔期间,经过认真研究论证,允许在特定区域对特定品种、特定作业类型开展专项捕捞。这是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重要补充。经过多年实践,伏季休渔期间专项捕捞的品种、作业类型不断扩充,管理也更规范,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2024年,专项捕捞共有9个特殊经济品种、4种作业类型(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和灯光围(敷)网),许可专项捕捞渔船20386艘,其中特殊经济品种渔船5834艘、4种作业类型渔船12805艘、捕捞辅助船1747艘。允许专项捕捞,核心就是要管好。一个是要管住这些专项捕捞不能破坏资源。第二是防止伏季休渔制度受到冲击。

  为了保障伏季休渔大局的前提下实施好专项捕捞制度,农业农村部和沿海有关地方加强组织领导,紧盯关键环节,实现专项捕捞全过程监管和规范有序执行。一是严把准入关。先后经过地方申报、专家审查、社会公示、审批发证等程序,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谁能捕捞、捕捞时间、捕捞多少,实现公平公正。二是强化监管措施。落实渔船船位动态监控、渔获物定点上岸、渔船进出港报告和产量统计制度,督促渔船如实填写渔捞日志,通过“渔港通APP”报备进出港和渔获物数据。三是严查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我部会同公安部、中国海警局将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捕捞作为“中国渔政亮剑2024”和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的重点任务,强化全时段监控、全区域覆盖、全环节监管,确保专项捕捞规范有序。四是强化科学技术支撑。组织并且开展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评估资源状况,动态监测捕捞情况、评估实施效果。整体看来,伏季休渔期间专项捕捞管理有序,产生了良好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实现了渔业资源合理规划利用。专项捕捞的特殊经济品种多为一年生等短生长周期的渔业资源,生长速度快、资源状况较好、渔汛比较集中。经科学评估,对这些资源适当捕捞不会破坏资源,还可以充分的利用渔业资源、保障优质水产品供给、促进渔民增收,是践行“大食物观”,落实“向江河湖海要食物要蛋白”的重要举措。据初步统计,2024年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捕捞产量约40多万吨,产值约70亿元,有效促进了资源保护与合理规划利用,实现了水产品市场保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受到了广大渔民群众和地方政府的欢迎。特别是休渔期间,正值暑期,沿海通过专项捕捞有一批海鲜能够供到海边旅游的游客,这也受到了广大民众欢迎。二是促进了伏季休渔秩序稳定。在伏季休渔期间组织实施专项捕捞顺应了广大渔民群众呼声,有堵有疏、疏堵结合,减少了违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发生,确保了伏季休渔大局的平稳。三是推动了捕捞限额管理实践。专项捕捞对标捕捞限额制度,要求对作业渔船、作业时间、作业区域、捕捞产量、作业类型、主要品种等实施精细化管理,倒逼各级主管部门创新管理措施,提升执法能力,积累管理经验,为推进实施捕捞限额制度奠定良好基础。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以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养护和合理规划利用为目标,完善专项捕捞制度设计,稳妥有序扩大专项捕捞范围,推进完善资源养护制度。

  二十届中央第三轮巡视完成反馈,推动解决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集中公开约谈14个违法违规问题突出地区。对整改不力、弄虚作假、简单化、“一刀切”等问题将严肃督促纠正

  习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mp4

  农视网是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新媒体平台,三农信息及时传达,农影智造,专业有用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中央农办秘书局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指导、新闻宣传官方平台(权威 及时 聚焦)发布信息资讯、报道新闻要务 解读政策举措、回应热点关切 联播各地动态、宣传经验做法



相关文章
官网app下载入口-官方网站 皖ICP备18026708号-1 | 皖公网安备 皖ICP备18026708号-1 |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